南方加盟网 / 加盟资讯 / 徐传化:天价“盐” 2000元一勺 却买出一个商业帝国

徐传化:天价“盐” 2000元一勺 却买出一个商业帝国

更新时间:3个月前 2024-12-10 10:00:00

为您带来徐传化:天价“盐” 2000元一勺 却买出一个商业帝国相关内容。

1986年,徐氏父子创办起了生产液体肥皂的家庭作坊(传化集团的前身),靠一口大缸和一只铁锅开始创业。

短短25年间,这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已突破两百亿。

现在传化集团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,已成为涉足化工、物流、农业和投资的多元化企业。

1月5日,今年81岁的徐传化和他的儿子徐冠巨以66亿身家荣登2017福布斯中国富豪榜。

徐传化:天价“盐”2000元一勺却买出一个商业帝国敢于尝鲜2000元一勺“盐”里发现商机1935年出生的徐传化没有进学校读过一天书,按照他的话他是一块“白木头”。

然而,他却是一个好奇、好学的人。

看到别人会而自己不会的技能,他都想学。

虽然没上过学,可是,当村里夜校来扫盲的时候,他学得比谁都认真,一个字一个字地认,硬是脱了盲。

徐传化的致富得益于他的学习。

他是村里第一个盖楼房的人。

当初村里别人住的还是草棚,他的楼房在村里十分显眼,一度成了村里标志性建筑。

徐家盖得起楼房是因为他那年苗木卖得很好。

他种苗木的本事是跟邻村的一位“万元户”学的。

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他听说邻村的苗木大户老戴卖苗木赚了大钱,于是,对种苗木一无所知的徐传化立即赶过去求教。

后来,他在村里率先种起了苗木,两年后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入。

这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他用这笔收入盖起了楼房。

1985年底,徐传化的小儿子徐冠巨,突然染上了可怕的血液病———溶血性贫血。

被医生断定“休养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”。

两个月就欠债2.6万多元,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,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。

为了还债,徐传化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,决定做生意,搞一个家庭手工作坊:做液体洗涤剂。

当时作坊里的技术活主要依赖从外面请来的“星期日工程师”。

每次在液体皂的工序快完成时,“星期日工程师”就会拿出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,液体皂就会变得黏稠;但是没有这包粉末,液体皂就会又清又稀,无法出售。

出于“商业机密”,“星期日工程师”一直拒绝告诉徐家粉末是什么东西。

受制于人的徐传化开始到处寻觅答案,这时一个同行提出4000元出售这个“商业机密”,最终,徐家以全部家当2000元买下了这个秘密。

该同行告诉徐传化,这个高深莫测的东西,实际上就是徐家天天都要用的、再普通不过的一勺食盐。

2000元买了一勺盐,让徐家父子痛感挫折。

在生产出液体皂后,徐传化在偶然中获悉,纺织印染厂需要一种去油污的洗涤助剂,用来去掉印染坯布上的污渍,这种洗涤助剂的基本原料和液体皂比较相似。

通过不断实验,造出了两种洗涤助剂——105和209,并分别卖出了两吨和一吨给一家印染厂,这也使徐家的家庭作坊,第一次可以和企业“做生意”。

重获新生自主研发“拳头产品”占领市场就这样,1986年底,传化集团的前身——徐家简陋的家庭作坊正式开业。

一口自家的水缸和从生产队借来的一口大铁锅成了创业的全部设备。

没有反应锅就用水缸和铁锅,没有锅炉就用几块砖头搭炉灶烧,没有搅拌机就用人力搅拌。

1986年12月,徐家的第一桶液体皂出炉了,当时一桶液体皂的成本是8元,售价14元,每桶可以获得6元的净利润,走家串户一天能卖10到20桶,也就是一天可以赚60到120元。

刚开始徐家是夜里生产、白天销售,做一缸卖一缸。

但很快液体皂的走俏就让他们的货供不应求了,到了第二年,通过和萧山600多个供销社网点达成合作,液体皂的销售额达到了33万元,利润3万多元,还清了所有欠债并支付医药费后,还剩余一万多元。

至此,徐家开始走出绝境。

由于技术水平导致的去污能力差,1990年,国内去污能力强的印染洗涤助剂市场几乎完全由外资企业占据。

徐传化决定开发去污能力强的洗涤助剂,打造自己的“拳头产品”。

必须打造“拳头产品”的现状和受“2000元买一勺盐”的激励,使徐传化下了狠心。

1990年,经过1000多次实验,徐家发明了“901特效去油灵”。

1991年,“901”通过杭州省级鉴定;1992年,“901”获得了北京国际发明与专利展览会金奖,并在随后几年内连续获得11个国家级和省级发明或产品奖。

一位化工权威感叹地说:“没想到这东西被徐家一个高中生搞成了。

”“至今为止的18年内,还没有能明显超越‘901’的同类产品。

”徐传化说。

“2000元买一勺盐”事件同时也坚定了徐传化引入技术人才的决心,从1992年开始,徐传化就开始引入大学生和社会人才,建立自己的实验室。

家族管理领军人物能者居之做百年企业2000年,徐冠巨正式从父亲徐传化手中接过接力棒,担任传化集团的第二代掌门人。

虽然自己成功地实现了“接班”,但出乎意料的是,徐冠巨坚定地表示,传化集团未来的领军人物,不一定要由自己的下一代担任。

“中国的民营企业,有99%会想子承父业,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

”徐冠巨说,“巨额财富的传递,对于下一代来说,可能接过的不是一座金山,而是一座泰山。

”为了解决未来长远发展的问题,经历了家庭作坊—家族企业—裙带企业—现代企业制度的传化集团,已经开始规避个人决策带来的风险。

徐冠巨表示,目前传化集团已经基本实现了管理的社会化,其高管团队中,大部分均是非家族成员。

据了解,目前在传化集团的高管团队中,只有徐冠巨和他的哥哥徐观宝分别担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,而其他的高管均非家族成员。

包括徐冠巨的妻子、嫂子、妹妹虽然都在传化上班,但都是普通工作人员,而徐冠巨的妹夫则是传化集团一个下属公司的总经理,也没有出任公司的高管。

“现在的民营企业,往往是股东、董事长、总经理三合

1、

传化引入现代的管理制度,就是要逐步改变这一局面。

”徐冠巨说,并不会强制让自己的孩子来接班。

“传化要做百年企业的话,领军人物的位置需要能者居之,不管他是下一代或是职业经理人。

”创建于1986年的传化集团,20年依靠于化工强势发展,主要业务覆盖物流、农业、投资。

2008年实现140多亿的营销收入,创下22亿多元的利润,上交国家10.5亿的税收。

但是徐董透露说,主要的收益来源仍是化工,作为物流仍是传化培育的产业。

在中国民营经济集中的杭州,钱塘江两岸可谓是寸土寸金。

在这儿坐拥5000亩土地,实在是令人羡慕的事。

2015年9月中旬,传化集团旗下的传化股份完成资产重组,双主业格局基本确立:专用化学品生产和公路物流平台运营,服务于制造业的传化物流准备以“物流+互联网+金融”的方式发力打造国内公路物流平台的巨头。

对话徐冠巨创业历程深受父亲影响徐冠巨曾公开表示,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父亲。

“我从小就喜欢跟在我父亲后面转,看他在外面和人交流,做些小生意。

”徐冠巨说。

“在最苦的时候,邻居家有的吃不上大米,但我们家总能吃上大米。

相对来讲,我父亲的努力,让我们家比同类家庭都要好一些。

”在徐冠巨的心中,徐传化是个典型的浙江农民,勤劳、乐观且富于韧性,对徐冠巨影响最大的,是徐传化“敢吃头口水”的性格。

“敢吃头口水”是萧山话,意思就是思想灵活,敢于追求新事物。

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,徐传化敏锐地发现了浙江苗木的种植机会,当时由于害怕风险,很多农村家庭不敢贸然进入,但徐传化带着小儿子徐冠巨,先后种植了黄杨、龙柏,并借了当时视为“巨款”的4000元进行大面积种植。

在家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怀疑中,徐传化“敢吃头口水”的性格为他取得了成功。

由于提前进入市场,徐家的苗木卖出了好价钱,并较大程度规避了随后的大规模跌价风险。

长期跟随父亲徐传化成长,让徐冠巨和徐传化既是父子,又是师徒、搭档,同时,徐冠巨的商业启蒙课也均是来自于父亲。

想要了解更多创业案例,请继续关注天使加盟网站,做为一个合格的创业知识小达人,天使小编将会不断的为大家分析各种成功的创业案例。
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或来自于网友投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本站对此类文章已标明原文出处,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本文来源: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