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说节气:大寒
更新时间:4个月前 2024-12-10 10:00:00为您带来诗说节气:大寒相关内容。
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,所以称为“大寒”。
有两首宋代诗人写大寒的诗,记忆特深。
一是文同的《和仲蒙夜坐》:“宿鸟惊飞断雁号,独凭幽几静尘劳。
风鸣北户霜威重,云压南山雪意高。
少睡始知茶效力,大寒须遣酒争豪。
砚冰已合灯花老,犹对群书拥敝袍”;一是邵雍的《大寒吟》:“旧雪未及消,新雪又拥户。
阶前冻银床,檐头冰钟乳。
清日无光辉,烈风正号怒。
人口各有舌,言语不能吐。
”两诗都写及大寒之严寒。
大寒节气时,腊月已下来一半,后一半时间里,浓浓的年味开始弥漫,民谚云:“小寒大寒,就要过年,杀猪宰羊,皆大欢喜。
”这期间民间风俗有送灶节和除夕。
送灶就是要送灶王爷,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,又谓“过小年”。
范成大有首《祭灶词》,诗云:“古传腊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。
云车风马小留连,家有杯盘丰典祀。
猪头烂熟双鱼鲜,豆沙甘松粉饵圆。
男儿酌献女儿避,酹酒烧钱灶君喜。
”诗集中反映了宋代送灶的情景。
在灶神上天言事之际,杯盘装满猪头肉、鲜鱼以供祭灶君,烧纸钱、奉美酒,以讨灶君欢喜。
男子献酒,女子则要避开,因为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风俗是不能违背的。
灶君吃饱喝足了,到天宫也就不说长道短了。
其实这一习俗充满了迷信色彩,随着社会的发展、进步,已渐渐被现代人所扬弃,而作为辞旧迎新的“除夕”,则被世代传承沿袭。
除夕即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,“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”,说的就是这个时辰,也就是民间所说的“大年三十”。
这天风俗很多,贴春联、吃年饭、守岁、放爆竹、祭祖、给孩子压岁钱等等。
宋人王安石《元日》诗有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之句,所写的就是贴春联的习俗。
《梦粱录·卷六·除夜》也记载:“十二月尽,俗云‘月穷岁尽之日’,谓之‘除夜’,士庶家无论大小,俱洒扫门闾,去尘秽,净庭户,换门神,挂钟馗,钉桃符,贴春牌……”唐太宗李世民有《除夜》诗,诗云:“岁阴穷暮纪,献节启新芳。
冬尽今宵促,年开明日长。
冰消出镜水,梅散入风香。
对此欢终宴,倾壶待曙光。
”这是写除夕守岁的短诗。
除夕夜毕竟是交替之夜,一夜过后便是冬尽春来,冰消雪融,梅散风香,为迎接这新春的到来,人们摆上酒宴,畅饮欢庆,以待新岁曙光的到来。
唐代诗人曹松的《除夜》也云:“残腊即又尽,东风应渐闻。
一宵犹几许,两岁欲平分。
燎暗倾时斗,春通绽处芬。
明朝遥捧酒,先合祝尧君。
”诗写残腊将尽,春风徐来,旧年和新岁将平分这除夕之夜,庭燎渐暗,星斗倾移,在鲜花绽放之处看到了春光美景。
第二天早起捧起酒杯,祝福像尧舜一样的我主贤君。
大寒确是冬去春来的转折点。
大寒后十五天,便是立春时节,意味着春天到来。
张耒的“残雪暗随冰笋滴,新春偷向柳梢归”的诗句,透露出雪消春回的情致;欧阳修的“雪消门外千山绿,花发江边二月晴”的妙笔,则写出了冬春交替的微妙之处。
季节正在翻页,又一个春天将在飞雪的舞蹈中降临,一个新的生命与梦想在深厚新鲜的土壤里又开始孕育出嫩嫩的芽苞……于是,在季节的轮回中,同样的事情又会一个个发生,冬去春来,周而复始。
如想了解更多添羽国学资讯,请上一路商机网!。
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网络或来自于网友投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站对此类文章已标明原文出处,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本文来源:网络
相关资讯
-
亚细亚瓷砖:大寒来了
为您带来亚细亚瓷砖:大寒来了相关内容。大地的色泽让皇家红自然而亲切,今天是大寒,是二十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所谓寒气之逆极,说白了就是冷到了极点。这样的天气,我...
-
诗说节气:大寒
为您带来诗说节气:大寒相关内容。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,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,所以称为“大寒”。有两首宋代诗人写大寒的诗,记忆特深。一是文同的《和仲蒙...